云南教师招聘考试网
云南教师招聘电话

135-0708-0529

云南中小学教师招聘考试:

昆明| 曲靖| 玉溪| 昭通| 保山| 普洱| 临沧| 丽江| 楚雄州| 红河州| 文山州| 西双版纳州| 大理州|

招聘信息:

2022云南丽江文化旅游学院(原云南大学旅游文化学院)招聘191公告 2022云南昆明空港经济区部分学校临聘教师招聘127人公告

您现在所在的位置: > 历年真题 > 笔试 >

云南教师招聘中小学部分考试真题及答案(四)

发布时间:2019-11-25 16:33:31 作者:余老师 热度:


  要想顺利的通过云南教师招聘是必须要进行笔试和面试的,而为了更好的帮助到考生,云南教师招聘考试网就整理了云南教师招聘中小学部分考试真题及答案(四),希望能对各考生有所帮助。

  一、单项选择题(20题)

  1、《学记》中“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体现了教学的 ( )

  A.直观性原则 B.巩固性原则 C.启发性原则 D.循序渐进原则

  2、保加利亚学者洛扎诺夫在20世纪60年代创立的一种利用联想、情境、音乐等强化教学效果的方法是 ( )

  A.纲要信号教学法 B.探究发现教学法

  C.暗示教学法 D.范例教学法

  3、自然常识课上,教师通过做水的加温和降温实验,让学生观察水的“三态”变化,这种教学方法是 ( )

  A.讲授法 B.实验法 C.演示法 D.谈话法

  4、学生学业成绩评价的最基本方法是 ( )

  A.测验法 B.观察法 C.调查法 D.学生自我评价法

  5、我国古代的“六艺”和欧洲中世纪的“七艺”都反映了古代教育的 特征。 ( )

  A.教育的阶级性 B.教育形式的个别教育

  C.教育与生产劳动相脱离 D.教育的普及

  6、学生缺乏学习动机可能是由于某种需要得不到满足,这种动机理论属于 ( )

  A.需要层次理论 B.成败归因理论

  C.成就动机理论 D.强化理论

  7、小鹏最近发愤图强,希望能改变自己在班集体中的排名,这种内驱力属于 ( )

  A.认知内驱力 B.附属内驱力

  C.自我提高内驱力 D.交往内驱力

  8、根据动机水平与学习效果的关系研究,假如考试难度较小,要想取得好成绩,学生学习动机的最佳水平一般应该 ( )

  A.极高 B.偏高 C.中等 D.偏低

  9、学习汉语拼音后,学习英语的48个音标发音。最初受到的干扰是 ( )

  A.正迁移 B.负迁移 C.纵向迁移 D.横向迁移

  10、下列现象不属于迁移的是 ( )

  A.触类旁通 B.闻一知十 C.照本宣科 D.温故知新

  11、肖晓活泼好动,善于交际,思维敏捷,易接受新事物,兴趣广泛,注意力容易转移。他的气质类型属于 ( )

  A.多血质 B.胆汁质 C.黏液质 D.抑郁质

  12、在外部条件大致相同的课堂教学中,每个学生学习的需要和动机不同,对教学的态度和行为也各式各样,这反映了下列哪种因素对学生身心发展的影响? ( )

  A.遗传素质 B.家庭背景 C.社会环境 D.个体能动性

  13、教师引导学生选择有针对性的格言作为座右铭以自励、自警、自律,使其获得教育的德育方法是 ( )

  A.说服教育法 B.个人修养法 C.环境陶冶法 D.品德评价法

  14、王悦接到高考录取通知书已经十多天了,仍心情愉悦,往常觉得平淡的事情也能让他很高兴。这种情绪状态属于 ( )

  A.激情 B.心境 C.应激 D.热情

  15、学校体育的基本组织形式是 ( )

  A.体育课 B.课外体育锻炼 C.体育竞赛 D.运动队训练

  16、针对我国目前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中对学生品德的要求出现的差异甚至对立的现象,应强调贯彻的德育原则是 ( )

  A.发扬积极因素,克服消极因素 B.理论联系实际

  C.教育影响的一致性和连贯性 D.正面启发,积极引导

  17、当同学们获悉本班取得学校合唱比赛第一名的成绩时欣喜若狂。他们的情绪状态属于( )

  A.心境 B.激情 C.应激 D.热情

  18、最早在大学里讲授教育学的学者是 ( )

  A.梅伊曼 B.赫尔巴特 C.洛克 D.康德

  19、“夫子循循然善诱人,博我以文,约我以礼,欲罢不能。”体现的德育原则是 ( )

  A.思想性原则 B.疏导性原则 C.连贯性原则 D.一致性原则

  20、小青常在课堂上玩手机,小娜提醒小青学校规定课堂上不能玩手机。可小青不听,因此小娜认为小青不是好学生。根据柯尔伯格道德发展理论,小娜的道德发展处于哪一阶段 ( )

  A.惩罚和服从 B.相对功利 C.遵守法规 D.道德伦理

  二、辨析题(6题)

  1、遗传素质决定能力发展水平。

  2、环境在个体身心发展中起着决定作用。

  3、建构主义者认为,知识是问题的最终答案。

  4、流体智力属于人类的基本能力,它受文化教育的影响较大。

  5、德育过程就是品德形成的过程。

  6、德育过程的基本矛盾是社会通过教师向学生提出道德要求与学生被期望的品德发展水平之间的矛盾。

  三、简答题(4题)

  1、简述传授知识和发展智力之间的辩证关系。

  2、简述教学过程特殊性的表现。

  3、简述学习策略的类型。

  4、简述课堂问题行为产生的原因。

  四、材料分析题(2题)

  1、材料:

  今天刚刚上课,老师拿出了四幅图片挂在黑板上。

  老师:亲爱的同学们,大家看下图片,知道这是哪个地方吗?

  学生:是黄山!

  老师:那这几个图片都是什么呢?

  学生:奇松、云海、怪石、温泉。

  老师:那大家可以用什么词来形容一下云海呢?

  学生:波涛汹涌的云海!

  学生:波澜壮阔的云海!

  老师:大家回答得不错,那大家可以试试当个小导游吗?

  学生:想!

  老师:那大家好好想一想,该怎么表达你想要给游客介绍的景观?大家可以先整理一下,写个稿子,然后开始进行演示!

  问题:

  (1)材料中体现了教学过程中的什么规律?

  (2)材料中贯彻了哪些教学原则?

  (3)材料中使用了哪种教学方法?

  2、《念奴娇赤壁怀古》课堂片段

  王老师问:“这篇文章表现了什么?”

  学生甲说:“文章表现了周瑜的英雄气概,苏轼早生华发的遗憾。”

  学生乙说:“我以前看过这个故事,赤壁之战的时候,周瑜和小乔已经结婚十年了,不可能是初嫁,这么写主要是为了衬托周瑜意气风发的英雄气概。”

  王老师说:“通过上述两位学生的意见,我们对这首词了解得已经比较清楚了,文章主要表现了周瑜的意气风发和苏轼早生华发的遗憾,那么大家还记得《赤壁》吗?”

  学生们:“记得!”

  王老师:“大家一起来背一下。”

  学生们:“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老师问:“这两首诗表述有什么不同?”

  学生丙说:“虽然是同一事件但描述不同,对同一材料的不同使用,都是为了衬托作者的观点。

  老师说:“这两首诗虽然对同一故事用法不同,但都为了表达自己的观点,那么我们在写作文的过程中应该怎么做呢?”

  (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20题)

  1、C。这句话意思是说“要引导学生,但决不牵着学生的鼻子;要严格要求学生,但决不使学生感到压抑;要在问题开头启发学生思考,决不把最终结果端给学生”,强调了在学习过程中教师要注重启发引导。

  2、C。2012年下半年统考。

  3、C。教师通过实验让学生观察水的变化属于演示法。容易混淆的是B项实验法。实验法是指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使用一定的仪器和设备,在一定条件下引起某些事物和现象产生变化,并通过观察和分析,以获得知识和技能的方法。本题中学生只是观察,并没有进行实验操作。

  4、A。测验法是学生学业成绩评价的最基本方法。

  5、C。我国奴隶社会学校教育的主要内容是“六艺”,与生产劳动毫无关系。欧洲中世纪教会教育中的“七艺”的“王冠”是神学。“七艺”存在的全部意义就是为了论证神学的合理性,这都说明了古代学校教育是和生产劳动相脱离的。

  6、A。需要层次理论提出,学生如果在某些需要上没有得到满足,可能导致缺乏学习动机。

  7、C。自我提高内驱力是个体要求凭自己胜任工作的才能和工作成就而赢得相应地位的愿望。

  8、B。心理学家耶克斯和多德森的研究表明,在学习较复杂的问题时,动机强度的最佳水平点会低些;在学习任务比较简单时,动机强度的最佳水平点会高些;题目中面对难度较小的考试,想要取得好成绩,学生的最佳动机水平一般偏高。

  9、B。负迁移是指一种经验的获得对另一种学习起干扰或阻碍作用。

  10、C。学习迁移是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的影响或习得的经验对完成其他活动的影响。迁移是一种普遍的现象,“闻一知十”“触类旁通”“ 温故知新”都是典型的迁移现象。照本宣科是形容讲课、发言等死板地按照课文、讲稿,没有发挥,不生动,不属于迁移。

  11、A。胆汁质的人兴奋性很高,脾气暴躁,性情直率,精力旺盛,能以很高的热情埋头事业,兴奋时,决心克服一切困难,精力耗尽时,情绪又一落千丈;多血质的人热情、有能力,适应性强,喜欢交际,精神愉快,机智灵活,注意力易 转移,情绪易改变冷淡市办事重兴趣,富于幻想,不愿做耐心细致的工作;黏液质的人平静,善于克制忍让,生活有规律,不为无关事情分心,埋头苦干,有耐久力,态度持重,不卑不亢,不爱空谈,严肃认真;但不够灵活,注意力不易转移,因循守旧,对事业缺乏热情;抑郁质的人沉静,深含,易相处,人缘好,办事稳妥可靠,做事坚定,能克服困难;但比较敏感,易受挫折,孤僻、寡断,疲劳不容易恢复,反应缓慢,不图进取。

  12、D。主观能动性又称自觉能动性、意识的能动性,是指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中有目的、有计划、积极主动的有意识的活动能力。学习需要和动机即为主观能动性的体现。

  13、B。“自励”指自己勉励或激励自己;“自律”指自己约束自己。二者均属个人修养法。

  14、B。心境又叫心情,是指个体的一种平静,持续时间较长并带有感染作用的情绪状态。

  15、A。体育课是体育的基本组织形式。

  16、C。所谓教育影响的一致性和连贯性原则,是指在德育工作中,教育者应主动协调多方面教育力量,统一认识和步调,有计划、有系统、前后连贯地教育学生,发挥教育的整体功能,培养学生正确的思想品德。

  17、B。激情是一种爆发式的、猛烈而时间短暂的情绪状态,例如,狂喜、暴怒、恐惧、绝望、剧烈的悲痛等,都是激情的表现,它往往带有特定的指向性和较明显的外部行为表现。

  18、D。康德是启蒙运动时期最后一位主要哲学家,是德国思想界的代表人物。

  19、B。“夫子循循然善诱人,博我以文,约我以礼,欲罢不能。”是说孔子一步一步的由浅入深的教育弟子,用文化知识让弟子的常识渊博,用礼仪规范约束弟子的行为,受到这样的教育,会让弟子感到学习是很快乐的事,而对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永远不想停止。疏导原则是德育原则之一。要求德育教育要以积极引导、说服教育为主,发扬优点、克服缺点。

  20、C。

  二、辨析题(6题)

  1、该观点是错误的。

  能力的发展受遗传、环境、教育和个人主观能动性四个方面的影响,遗传只是为个人能力的发展提供了生理前提和物质基础。

  2、该说法是错误的。

  影响个体身心发展的因素主要有四个方面,分别是遗传素质、环境、学校教育和个体的主观能动性。其中,环境为个体身心发展提供了多种可能,把遗传提供的可能性变为现实。个体的主观能动性是人的身心发展的动力,是促进个体发展的决定性因素。题干混淆了环境和主观能动性的作用。

  3、该观点是错误的。

  建构主义者一般强调,知识并不是对现实的准确表征,它只是一种解释、一种假设,它并不是问题的最终答案。相反,它会随着人类的进步而不断地被“革命”掉,并随之出现新的假设。

  4、2015年上半年统考。该说法错误。

  《育萃教师资格国考》教材(白云主编P177)。

  美国心理学家卡特尔按心智能力功能上的差异,将人的智力分为流体智力和晶体智力两种不同的形态。其中,流体智力是一种以生理为基础的认知能力,它受先天遗传因素的影响较大,主要表现为对新奇事物快速辨认、记忆、理解等。流体智力的特征是:对不熟悉的事物,能以迅速准确的反应来判断其彼此间的关系。一般人在20岁以后流体智力的发展达到顶峰,30岁以后随着年龄的增长而降低。流体智力属于人类的基本能力,受教育文化的影响较少。因此,在编制适用于不同文化的文化公平测验时,多以流体智力作为智力比较的基础。

  (晶体智力与教育文化有关,它受后天经验的影响较大,主要表现为运用已有知识和技能去吸收新知识和解决新问题的能力。但在个体差异上与年龄的变化没有密切关系,晶体智力不因年龄增长而降低,有些人甚至因知识经验的累积,晶体智力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升高。)

  5、该观点是错误的。

  德育过程和品德形成过程既相互联系又相互区别,从区别来说,德育过程是一种教育过程,是教育者与受教育者双方统一活动的过程,是培养和发展受教育者品德的过程。而品德形成过程是受教育者思想道德结构不断建构完善的过程,品德形成属于人的发展过程,影响这一过程实现的因素包括生理的、社会的、主观的和实践的等多种因素。

  6、这种观点是错误的。

  德育过程的基本矛盾是教育者提出的德育要求(社会所要求的道德规范)与受教育者现有的品德水平之间的矛盾,而不是教育者提出的德育要求与被期望水平之间的矛盾。

  三、简答题(4题)

  1、2015年上半年统考。传授知识与发展智力是辩证统一的关系。

  首先,传授知识是发展智力的基础;

  其次,智力发展是传授知识的重要条件;

  再次,传授知识与发展智力之间存在着相互转化的内在机制。

  2、

  (1)认识的间接性:学生学习的内容是已知的间接经验。并在教学中间接地去认识世界。

  (2)认识的交往性:教学活动是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组成的双边活动,是发生在师生之间的特殊的交往活动。

  (3)认识的教育性:教学中学生的认识既是目的,又是手段,在认识中实现学生的知、情、意、行的协调发展,促进学生完整人格的形成。

  (4)认识的领导性:学生的个体认识始终是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的。

  (5)认识的简捷性:学生通过间接知识认识世界,可以减少探索的时间,避免探索的弯路,能够尽快掌握人类的文化精华,因而是简捷的。

  3、2012年上半年统考。

  学习策略分为三类:

  (1)认知策略。指学习者加工信息的一些方法和技术,即信息加工的策略。包括复述策略、精细加工策略、组织策略。

  (2)元认知策略。指学生对自己整个学习过程的有效监视及控制的策略,即对信息加工过程进行调控的策略。包括计划策略、监控策略和调节策略。

  (3)资源管理策略。指帮助学生有效地管理和利用环境和资源,以提高学习效率和质量的策略。包括时间管理策略、环境管理策略、工具管理策略、努力和心境管理策略。

  4、

  (1)学生的因素:适应不良;厌烦;挫折与紧张;寻求注意与地位;过度活动;性别差异;

  (2)教师的因素:要求不当;滥用惩罚手段;教师缺乏自我批评精神;

  (3)环境因素:家庭因素;大众媒体;课堂内部环境。

  四、材料分析题(2题)

  1、

  (1)材料中体现了教师主导和学生主体相结合的规律。此规律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处于组织者的地位,应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学生在教学过程中处于学习主体的地位,应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案例中,老师让学生主动思考,发挥主动性,充分体现了此规律。

  (2)材料体现了下列教学原则:

  ①直观性教学原则。该原则是指教师应该尽量利用学生的多种感官与已有经验,通过各种形式的感知,丰富学生的直接经验和感性认识,使学生获得生动的表象,从而全面地掌握知识。案例中,教师给学生看图片,利用模象直观的方式,丰富学生感知。

  ②启发性原则。该原则是指教师在教学工作中依据学习过程的客观规律,运用各种教学手段充分调动学生学习主动性、积极性;引导他们独立思考,积极探索,生动活泼地学习;自觉地掌握科学知识和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案例中,老师没有直接让学生写作文,而是通过看图片的方式吸引学生,激发学生兴趣,调动学生积极性。

  (3)材料中使用了谈话法。谈话法是教师按一定的教学要求向学生提出问题,要求学生回答,并通过问答的形式来引导学生获取新知识和巩固旧知识的方法。案例中,老师通过问答的形式,引起学生学习的兴趣,发挥学生主动性,通过启发谈话的方式,让学生主动思考。

  2、

  (1)主要体现了启发性教学原则: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断启发学生积极思考,主动发现,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性作用,而教师的作用则是对学生的答案进行总结和深化。

  (2)贯彻启发性教学原则要求如下:

  ①加强学习的目的性教育,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②教师的讲授应抓重点、难点、关键;

  ③设置问题情景,启发学生积极思维;

  ④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方法。

  以上是关于云南教师招聘中小学部分考试真题及答案(四)的简要介绍,想获取更多关于云南教师招聘的相关资讯,如云南教师招聘历年真题招教公告、考试指南、成绩查询、报名入口,备考资料等,敬请关注云南教师招聘考试网(www.cyzk.net/)。


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book

招聘动态